2022年8月25日梅安森副總裁劉航正式發布由研發事業部研制完成的基于小安易聯的智能地質保障系統。智能地質保障系統是智能化礦井建設的十一項關鍵內容之一,對礦井安全生產、災害防治、三維仿真模擬、輔助設計決策等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小安易聯的智能地質保障系統介紹
1.系統概述
2020年2月25日,國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相關條例——煤礦智能化建設要全面貫徹安全第一的基本要求,提升煤礦安全保障的能力。而智能地質保障系統則是保障礦山生產安全的核心系統之一。
梅安森智能地質保障系統基于礦井地質數據數字化、地質探測裝備自動化的基礎,依托梅安森小安易聯平臺,綜合GIS、數字孿生、物聯網、大數據高新等技術,實現礦井地質環境的高精度建模和透明可視化。系統支持C/S和B/S架構,通過復雜地質自動三維建模、模型網格剖切、模型動態更新、海量數據采集管理等關鍵技術,為礦井地質數據的可視化共享、動態修正、智能開采、智能掘進、智能管控、安全生產、地質災害預警等提供指導依據和服務。
2.建設意義
3.總體架構
4.功能架構
5.核心功能介紹
5.1 礦區概覽
通過礦井所在地的影像圖展示礦井的地理位置,以及和周邊礦井、重要場所的位置關系,點擊可查詢相應礦井的詳情介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點擊不同礦井,可以直接切換到礦井的詳細三維場景中。
礦區概覽
5.2 地質數據高精度自動建模
本功能可根據采集、錄入的地質基礎數據,自動生成不同類型地質對象的高精度三維模型,并支持圖紙變更后,場景自動同步更新對應的地質模型,實時反映礦井真實的生產進度和地質情況。使用者在場景中可以通過選中地質模型查詢詳細的屬性信息和對應文檔、圖紙資料。
高精度地質建模
圖紙聯動
地層高精度模型
工廠模型
重點設施建模
5.3 勘探數據自動建模
系統支持對礦井的物探、鉆探、勘探等探測數據進行集成展示和自動三維建模,完全還原真實的探測過程和結果,并可聯動展示相關的物探分析結果圖進行對比展示。
物探數據自動建模
鉆孔和勘探線自動建模
5.4 智能綜采
本功能指在回采工作面中集成采煤機、液壓支架、刮板、輸送機、破損機、裝載機、移變列車設備的三維模型,實現生產環境及設備運行狀態的虛擬化展示,對接綜采設備監測、視頻監控、人員定位、采面移動數據,實現綜采面工作狀態的透明可視化。本功能支持查看設備運行狀態、報警記錄和歷史數據。
5.5 智能掘進
本功能可實時更新掘進機的掘進進度、位置和狀態,對掘進生產環境和設備運行狀態進行三維仿真模擬,對掘進機的運行狀態和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同時也可支持查看歷史數據和報警提示。
5.6 危險源預警報警
本功能在三維場景中可實時更新掘進、回采的位置和進度,根據井下地質模型數據,動態計算掘進、回采位置與斷層、含水層、陷落柱、瓦斯富集區和應力異常區等隱蔽致災地質的空間距離,實現掘進、回采過程中危險源的預警及報警提醒。同時支持動態設置預警和報警的距離參數,并可查看歷史報警數據。
5.7 掘進貫通提醒
本功能可根據巷道的掘進進度,動態計算巷道貫通的剩余距離,并在超過指定距離后進行巷道貫通預警提醒。
5.8 儲量動態計算
本功能根據工作面的高精度三維模型數據,隨著回采進度更新,可動態更新計算工作面內剩余的煤層儲量,并以可視化的形式進行展示。
5.9 地層剖切分析
本功能基于地層高精度三維模型,根據繪制的矢量線,對地層數據進行三維剖切,并動態生成剖切斷面,可查詢斷面中的地層屬性信息。
剖切分析及斷面圖
地層剝離
5.10 地質推演
本功能可查詢指定時間段內掘進、回采的歷史進尺數據,進行三維可視化呈現,并能通過時間軸進行歷史數據動態回放。同時可支持以三維可視化的形式,針對不同階段的地質模型精度進行變化推演。
5.11 四維分析
由地質空間數據、業務專題數據、物聯網實時感知數據和時間維度組合成四維時空數據,通過對時空數據進行數據資源匯聚、空間信息處理、數據融合分析,實現對不同時間段內的井下地質數據、監測監控等數據進行數字孿生,動態反映地質體和生產經營的變化情況。
5.12 虛擬鉆孔分析
在地層上選中任意一點,基于該點坐標模擬進行虛擬鉆孔,并展示該鉆孔處的各地層的構造信息,并可自動生成鉆孔的柱狀圖。
5.13 割煤機截割曲線
本功能可通過采煤機定位軌跡確定在工作面中的當前位置,計算指定距離內的煤層頂底板的截割曲線,并高亮顯示,同時計算評估下一刀的截割情況。
5.14 工作面分段裁剪
本功能基于工作面高精度三維模型,根據給定的回采起始距離,切割該段范圍內的工作面頂底板網格數據,可計算該段內的儲量、體積等空間數據,并可單獨渲染并導出網格數據。
6.系統軟著